来源:新华网 2022-11-01 关键词: 提质扩容 标准化 家政服务
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(寇莱昂)在一些人眼中,这是一份普通的、简单的,仿佛谁都能干的工作——家政服务,小家政事关大民生,如今正在不断提质扩容,释放消费新活力,撬动服务大市场。
近年来,人们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,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。随着我国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,家庭生活照料需求旺盛。家政服务已经成为国家大力倡导、百姓迫切需要的一项重要民生事业。
与此同时,家政服务业在拉动家庭消费、解决就业、增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据商务部统计,截至2020年底,家政服务行业累计带动85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。
朝阳产业,大有可为
用三个字形容如今的中国家政服务业:一个是“大”。近年来,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吸纳就业人数稳步增长,目前,从业人数超过3000万,成为重要的就业渠道。随着家政需求的日益旺盛,全行业服务缺口在2000万人以上;
一个是“快”。目前,家政服务行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。相关数据显示,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776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8782亿元。家政服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50万家,且持续增长的势头明显。
一个是“新”。随着市场需求日益旺盛、行业日益细分,与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场景的结合日益紧密,家政服务正在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新兴业态。
与此同时,“新场景”、新服务也带来了“薪变化”。一些家政公司发布的信息显示,目前,在北京等一线城市住家月嫂和育儿嫂月平均工资分别在1.5万元和7000元左右。
提质扩容,标准先行
家政服务的核心是什么?诚信与职业化。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?
长期以来,服务质量是制约家政行业发展的短板。高质量的有效供给依然稀缺。由于家政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权责界限不够清晰,服务质量难以量化界定,水平参差不齐。
在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穆丽杰看来,缺乏社会统一认同的服务标准,是消费者对其服务水平难以衡量的重要原因。
“告别“找阿姨”只能“拼运气”的窘境,尽量弥合供需鸿沟,离不开提质扩容、构建高质量的服务标准体系。”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卓长立说。
近些年来,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推进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》方面,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,包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大力推动家政行业品牌化、规模化发展;持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,大力推动家政行业专业化发展等,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。
此前,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印发《家政兴农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等一系列通知与文件,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有形,提质扩容。
《行动计划》注重解决消费者找家政服务人员“找不到、找不好、找不起、留不住”的难题,更好地释放家政消费潜力。其中明确了加强家政服务质量监测、开展家政服务质量第三方认证、实施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专项行动等举措,努力提升家政服务行业整体发展水平,促进形成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。
多年以来,在政策红利支持下,济南阳光大姐等一批家政企业紧跟社会需求发展创新,成为推进服务标准化的中坚力量。
济南阳光大姐是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,承担着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家政标委会)秘书处工作。
从大处着眼,细处着手,围绕传统领域和新兴业态,家政标委会形成了包括基础类、机构类、要素类、用品类、产品服务类、场景类、信用类、权益保障类八大类三个层次的180余项家政服务标准的体系框架。
与此同时,家政标委会相继承担了人社部委托的《家庭餐制作》《母婴看护(月嫂)》《老人和病人看护》《家庭保洁》四项标准及《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研究》课题研究,完成了商务部委托的《家务料理》教材编写。
信息化助力标准化。家政标委会还开发出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与家政诚信系统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卓长立提出的修改《标准化法》的人大议案,得到了采纳。
据卓长立介绍,家政标委会平均每年开设培训班400多期,培训2万多人次,已累计为近20万人次服务人员普及标准化。
家政标委会不断推进产教融合,鼓励支持家政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从业者素质水平。据了解,2019年至今累计培训高职院校教师1万余人,20万余在校学生学习了家务管理、母婴护理、家庭保健按摩标准和课程。
顺势而为,造势而起,乘势而上。近些年,随着家政产业对标准化的认识与重视显著提升,积极参与标准制定、宣贯、实施的企业与日俱增。
“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。未来,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将进一步深化。”卓长立表示。
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还在路上。随着规范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,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,享受到更加满意的服务。